以電動詮釋純粹駕趣,全新BMW i3可不是什么“油改電”
圍繞傳統造車與新勢力造車之間,一直存在著一個由來已久的爭論:“油改電”,很多車主買車更是對其避之不及,每當有傳統車企的純電車型發布,總會有質疑油改電的聲音出現。就拿全新BMW i3來說,寶馬3系已經陪伴人們走過近50年歲月,一代人終將老去,但總有人正年輕,當全新BMW i3以純電動身份出現,它絕對不是浮于表面的油改電產品,它想傳遞給消費者的是電動化時代更加純粹的駕駛的樂趣。
“油電共生”不同于“油改電”
全新BMW i3是寶馬首款純電動中級運動轎車,一經上市就引來了無數消費者的關注,但與燃油版的寶馬3系非常相似的外觀設計,也引發了“油改電”的爭議聲音。
所謂 “油改電”車型,是直接以燃油車型為基礎,拆掉發動機、變速箱、排氣系統等,再強行加入電池組和電機電控系統,從而生產出有底盤不平整、乘坐空間受侵占、動力電池容量低等等不足的車輛。
那么到底全新BMW i3是不是油改電車型,其實不然。全新BMW i3與這一代燃油版3系雖然都是基于CLAR平臺打造的。但事實上,CLAR平臺在開發之初就基于智能的、可擴展的車型架構,能夠實現一款車型多種驅動技術的齊頭并進。所以這是一個“油電共生”的架構平臺,與“油改電”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
其實也不必糾結是否是純電動平臺打造,因為在購車時,很多普通的消費者并不會太關心平臺的事情,優秀的動力系統、不縮水的空間、智能化表現等使用體驗才是關鍵。
全新BMW i3還是那個熱愛運動的少年
相比平臺,實際的體驗更重要,“油電共生”也讓全新BMW i3有足夠的運動化基礎,填補了新能源市場運動車型的空缺,要知道現在的很多新車更在乎大屏幕數量與尺寸、雷達&攝像頭等傳感器的數量、芯片的算力等等,但卻很少提及對于車輛底盤、操控、調校等方面的問題。
駕控領域作為寶馬的老本行,在全新BMW i3身上也得到了完美展現,為了給用戶提供始終不變的后驅車體驗,全新BMW i3堅持把電機放在后軸,并為此對車輛后橋進行了全新設計,車輛的前后懸架均采用了創新的HRS液壓回彈減震技術,且后軸首次配置了自適應空氣懸架,能夠自動匹配所處的道路環境狀態,讓顛簸路況的行駛更加平穩舒適。
B 檔和 D 檔不同的動能回收策略也給了駕駛員按照自己意圖調節車輛行駛模式的空間:B 模式下松開加速踏板,車輛會最大化回收動能直至停止,大部分情況下通過加速踏板的收放即可控制車速;D 模式下,車輛會呈現燃油車的駕駛風格,保留燃油車型的怠速,并且會根據和前車的距離,實時調節動能回收的力度。
得益于純電車型的結構優勢,全新BMW i3的重心相比3系低了44毫米,前后輪距也更寬,并配備了DSC動態穩定系統包括ARB防滑穩定控制單元,提供更好的牽引力和抓地力,令車輛擁有更卓越的性能和過彎姿態。平坦的底盤設計也有利于車輛下方的空氣流通,有效降低風阻,對車輛的動態表現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回歸到具體的參數表現,全新BMW i3采用了第五代BMW eDrive電驅技術及勵磁同步電機,最高輸出功率210千瓦,最大扭矩400?!っ?,單電機驅動也能令車輛的百公里加速時間做到6.2秒。續航方面,全新BMW i3配備電量為70千瓦時的高鎳三元鋰電池組,電芯能量密度達到了240Wh/kg,CLTC標準下續航里程達到526公里,足以滿足日常出行所需。
傳承經典造型設計,以運動為本、能效為先
從設計角度來看,CLAR平臺雖不是一個純電動平臺,但誕生于CLAR平臺的全新BMW i3與基于燃油車平臺打造的純電動車,是有著本質區別的,雖然其造型沿用了寶馬3系的大部分設計元素,但其中卻有著“運動為本、能效為先”的巧思。
全新BMW i3的前臉采用了更加寬大的全封閉式雙腎格柵,配備全新進化的倒L型“天使眼”大燈,全新前保險杠下方智能降阻格柵在關閉后可降低0.03Cd的風阻系數,配合前側通風口以及“鯊魚鰓”導流槽,為車輛散熱、降低風阻并延長續航里程都起到了促進作用。
車身側面也有一些設計巧思,全新樣式“鯊魚鰓”導流槽沿著車側經典線條無縫嵌入車身,與立體凌厲的腰線相輔相成,側裙應用了黑色設計,配合全新19英寸空氣動力學輪轂,進一步優化了車輛的空氣動力學表現。全新BMW i3的風阻系數降低至0.24Cd,真正實現御風而行。
車尾則將全新BMW i3的運動美學盡致表達,全新設計的后包圍讓尾部更顯健碩,3D立體懸浮LED尾燈炯炯有神,更加扁平寬大的尾部擴散器,能夠令空氣快速通過并形成強大下壓力,將高速行駛的車身牢牢“釘”在路面,帶來更加動感的操縱感受。
創新數字化體驗,豪華質感與生俱來
全新BMW i3首先是一款豪華運動轎車,其次才是純電驅動,其產品定位與當下的造車新勢力有著本質區別,與很多造車新勢力通過堆砌配置來體現豪華感不同,全新BMW i3的豪華質感是與生俱來的。
設計師采用了非常簡約的設計語言詮釋了全新BMW i3的豪華內涵,流線型中控面板使豪華格調全面升級,14.9英寸的中央觸控顯示屏和12.3英寸的數字儀表盤組成一體式懸浮曲面屏,車內依然保留了空調區域的實體按鍵,所有功能一目了然,小巧的撥桿則為中控區預留出更多空間?!疤焓怪怼庇e光毯、直瀑式氛圍燈和全景天窗則進一步提升車內的豪華格調。
第8代操作系統的BMW iDrive也為消費者帶來了智能化體驗的全面提升,不僅是從UI和操作邏輯上面這兩個基礎板塊升級,而是從底層的數據、架構進行了改變,首先,這套系統的人機交互能力表現出眾,只需一句“你好,寶馬”便可架起人與車輛之間溝通的橋梁,能夠執行開啟車窗、空調、調節音量等操作,駕駛者得以節省更多精力專注于駕駛。
很多合資品牌在智能車機方面給國內用戶的體驗感并不好,主要原因就是忽視了本土化,而第8代操作系統的BMW iDrive就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與騰訊深度定制車機版QQ音樂,并率先引入車載輕應用生態“騰訊小場景”和“微信車載版”等,令用戶用起來更加得心應手,時刻保證社交不掉線。
至于大家一直所關心的空間表現,全新BMW i3擁有2966毫米超長軸距,令車內有著相當寬敞的空間,并且車輛座艙內的地板更低,并沒有因為電池在下方而擠壓車內乘坐空間。
全新BMW i3是怎么做到既在底盤鋪了電池,又能保證車內寬敞的乘坐空間呢?答案就在前機艙里,不同于當下很多電動車將電控系統放在動力電池上方的做法,寶馬的工程師們把全新BMW i3的電控系統巧妙地安置在了發動機艙內,令車輛的后排空間完全不受影響,這一點也凸顯出了CLAR通用平臺的優勢。
總結:其實傳統車企進入新能源市場是具有得天獨厚優勢的,多年的造車技術積淀以及品牌文化的傳承,這是許多新興品牌所無法比擬的,對于寶馬來說,當全新BMW i3以純電的身份出現在我們身邊的時候,它想要傳遞的依舊是車輛本身的操控感受以及豪華享受,傳承了BMW品牌自燃油時代貫穿至今的優良基因,簡單概括為“油改電”是不準確的。
一款真正優秀的電動車,或許并不取決于使用了什么樣的制造平臺,堆砌了多少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配置,而是應當在愈演愈烈的同質化競爭中,打造有核心技術和競爭力的差異化產品,在全新BMW i3身上,我們通過一如既往的運動操縱感,更加寬敞的乘坐空間以及更智能的第八代iDrive系統,看到了寶馬在電氣化時代的產品態度。
相關評論(條)